ehcache 的使用
在开发高并发量,高性能的网站应用系统时,缓存Cache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本文主要介绍EHCache的使用,以及使用EHCache的实践经验。
可以通过调用manager.removalAll()来移除所有的Cache。通过调用manager的shutdown()方法可以关闭CacheManager。
Element element = new Element("key", "value");
cache.put(element);
//从cache中取回元素
Element element = cache.get("key");
element.getValue();
//从Cache中移除一个元素
cache.remove("key");
可以直接使用上面的API进行数据对象的缓存,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缓存的对象都是必须可序列化的。在下面的篇幅中笔者还会介绍EHCache和Spring、Hibernate的整合使用。
配置文件
各配置参数的含义:
maxElementsInMemory:缓存中允许创建的最大对象数
eternal:缓存中对象是否为永久的,如果是,超时设置将被忽略,对象从不过期。
timeToIdleSeconds:缓存数据的钝化时间,也就是在一个元素消亡之前,两次访问时间的最大时间间隔值,这只能在元素不是永久驻留时有效,如果该值是
0 就意味着元素可以停顿无穷长的时间。
timeToLiveSeconds:缓存数据的生存时间,也就是一个元素从构建到消亡的最大时间间隔值,这只能在元素不是永久驻留时有效,如果该值是0就意味着元素可以停顿无穷长的时间。
overflowToDisk:内存不足时,是否启用磁盘缓存。
memoryStoreEvictionPolic
如果应用需要配置多个不同命名并采用不同参数的Cache,可以相应修改配置文件,增加需要的Cache配置即可。
利用Spring
APO整合EHCache
<bean id="cacheManager"
</bean>
配置demoCache:
<bean id="demoCache"
class="org.springframework.cache.ehcache.EhCacheFactoryBean">
</bean>
接下来,写一个实现org.aopalliance.intercept.MethodInterceptor接口的拦截器类。有了拦截器就可以有选择性的配置想要缓存的
bean 方法。如果被调用的方法配置为可缓存,拦截器将为该方法生成 cache key
并检查该方法返回的结果是否已缓存。如果已缓存,就返回缓存的结果,否则再次执行被拦截的方法,并缓存结果供下次调用。具体代码如下:
public class MethodCacheInterceptor implements
MethodInterceptor,
}
synchronized
(this)这段代码实现了同步功能。为什么一定要同步?Cache对象本身的get和put操作是同步的。如果我们缓存的数据来自数据库查询,在没有这
段同步代码时,当key不存在或者key对应的对象已经过期时,在多线程并发访问的情况下,许多线程都会重新执行该方法,由于对数据库进行重新查询代价是比较昂贵的,而在瞬间大量的并发查询,会对数据库服务器造成非常大的压力。所以这里的同步代码是很重要的。
<bean id="methodCacheInterceptor"
class="com.xiebing.utils.interceptor.MethodCacheInterceptor">
</bean>
<bean id="methodCachePointCut"
class="org.springframework.aop.support.RegexpMethodPointcutAdvi
</bean>
<bean id="myServiceBean"
</bean>
<bean id="myService"
class="org.springframework.aop.framework.ProxyFactoryBean">
</bean>
其中myServiceBean是实现了业务逻辑的Bean,里面的方法myMethod()的返回结果需要被缓 存。这样每次对myServiceBean的myMethod()方法进行调用,都会首先从缓存中查找,其次才会查询数据库。使用AOP的方式极大地提高 了系统的灵活性,通过修改配置文件就可以实现对方法结果的缓存,所有的对Cache的操作都封装在了拦截器的实现中。
CachingFilter功能
使用Spring的AOP进行整合,可以灵活的对方法的的返回结果对象进行缓存。CachingFilter功能可以对HTTP响应的内容进行缓存。这种方式缓存数据的粒度比较粗,例如缓存整张页面。它的优点是使用简单、效率高,缺点是不够灵活,可重用程度不高。
在笔者参与的项目中很多页面都使用AJAX,为保证JS请求的数据不被浏览器缓存,每次请求都会带有一个随机数参数i。如果使用
SimplePageCachingFilter,那么每次生成的key都不一样,缓存就没有意义了。这种情况下,我们就会覆写
calculateKey()方法。
要使用SimplePageCachingFilter,首先在配置文件ehcache.xml中,增加下面的配置:
<cache name="SimplePageCachingFilter"
maxElementsInMemory="10000" eternal="false"
其中name属性必须为SimplePageCachingFilter,修改web.xml文件,增加一个Filter的配置:
<filter>
</filter>
<filter-mapping>
</filter-mapping>
下面我们写一个简单的test.jsp文件进行测试,缓存后的页面每次刷新,在600秒内显示的时间都不会发生变化的。代码如下:
<%
out.println(new Date());
%>
CachingFilter输出的数据会根据浏览器发送的Accept-Encoding头信息进行Gzip压缩。经过笔者测试,Gzip压缩后的数据量是原来的1/4,速度是原来的4-5倍,所以缓存加上压缩,效果非常明显。
在使用Gzip压缩时,需注意两个问题:
1.
2.
具体实现参考:
protected boolean acceptsGzipEncoding(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)
{
}
EHCache可以作为Hibernate的二级缓存使用。在hibernate.cfg.xml中需增加如下设置:
<prop
key="hibernate.cache.provider_class">
</prop>
然后在Hibernate映射文件的每个需要Cache的Domain中,加入类似如下格式信息:
<cache
usage="read-write|nonstrict-read-write|read-only"
/>
比如:
<cache usage="read-write" />
最后在配置文件ehcache.xml中增加一段cache的配置,其中name为该domain的类名。
<cache name="domain.class.name"
maxElementsInMemory="10000"
eternal="false"
timeToIdleSeconds="300"
timeToLiveSeconds="600"
overflowToDisk="false"
/>
//得到缓存中的对象数
cache.getSize();
//得到缓存对象占用内存的大小
cache.getMemoryStoreSize();
//得到缓存读取的命中次数
cache.getStatistics().getCacheHits()
//得到缓存读取的错失次数
cache.getStatistics().getCacheMisses()
分布式缓存
EHCache从1.2版本开始支持分布式缓存。分布式缓存主要解决集群环境中不同的服务器间的数据的同步问题。具体的配置如下:
在配置文件ehcache.xml中加入
<cacheManagerPeerProvider
<cacheManagerPeerListener
另外,需要在每个cache属性中加入
<cacheEventListenerFactor
例如:
<cache name="demoCache"
</cache>